青岛国信篮球馆的赛后发布会现场,气氛有些微妙,18岁的杨瀚森坐在采访席中央,面对台下数十名记者,略显疲惫却仍保持着礼貌的微笑,这一天,他开云kaiyun体育刚刚打完职业生涯的第三十一场CBA比赛,帮助青岛队以12分优势战胜对手,但此刻,他面临的挑战似乎不亚于球场上的任何一场对决。
“我想请问杨瀚森,作为中国篮球新一代内线代表,你如何看待当前国际篮球趋势下传统中锋角色的演变,以及这种演变对你个人技术发展方向的影响?”
一位资深记者抛出了一个长达近百字的问题,问题中夹杂着“战术体系”、“角色演变”等专业术语,现场突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位年轻球员身上。
杨瀚森眨了眨眼,微微向前倾身,轻声向身旁的球队翻译求助:“王哥,这个问题有点长,能再帮我翻译一遍吗?”
长问题背后的期待
这不是杨瀚森第一次在发布会上遇到复杂问题,但却是他遇到的最长、最专业的一个,随着本赛季表现越来越出色,这位年轻中锋已经吸引了NBA球探的注意,媒体对他的关注度也水涨船高,问题不再局限于“对今天比赛的评价”或“自己的表现如何”,而是扩展到更广阔的篮球世界。
“我当时确实有点懵,”杨瀚森在事后回忆道,“问题涉及很多概念,需要时间消化,但我很感谢这位记者,他让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
CBA联赛中,国际球员和教练的比例越来越高,英语交流能力成为球员的必备技能,许多年轻球员已经开始主动加强语言学习,但对于刚满18岁的杨瀚森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挑战。
从球场到发布会:新一代球员的成长阵痛
杨瀚森的经历不是个例,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媒体对运动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赛场表现,球员需要面对镜头表达自己,需要理解复杂的战术问题,甚至需要与国际媒体打交道。
北京体育大学传媒系教授李颖表示:“现代运动员面临的媒体环境已经完全不同,过去可能几个简单问题就能应付发布会,现在记者会从战术、数据、国际比较等多个角度提问,这是挑战,也是运动员个人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
上海大鲨鱼队主教练李春江也有同感:“现在的发布会问题越来越专业,有时候我都需要想一想才能回答,对年轻球员来说确实不容易,但这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翻译的角色演变
在杨瀚森遇到长问题的发布会上,翻译王先生为他提供了重要帮助,他将记者的长问题分解成几个部分,用更简单的语言重新表述,还适当加入了一些背景解释。
“我的工作不仅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桥梁搭建,”王翻译表示,“特别是对年轻球员,我需要把复杂问题变得更容易理解,同时保持原问题的核心意思。”
随着CBA国际化程度提高,球队翻译的角色已经发生显著变化,他们不再只是简单的语言转换者,而是成为文化交流的媒介和年轻球员的缓冲带。
广东宏远队的翻译赵先生告诉记者:“现在球队翻译需要懂篮球术语、战术体系,甚至要了解国际篮球动态,我们经常需要为外教和球员双方解释文化差异带来的理解偏差。”
俱乐部如何应对
各CBA俱乐部已经意识到媒体培训的重要性,许多球队开始为年轻球员提供媒体应对培训,包括模拟发布会、采访技巧训练等。
青岛国信海天篮球俱乐部总经理张北海表示:“我们计划为杨瀚森等年轻球员提供系统的媒体培训,包括语言提升和应对技巧,同时也会加强翻译团队的建设,帮助年轻球员度过这个适应期。”
广东宏远、辽宁本钢等传统强队早已开始这方面的培训,辽宁队后卫赵继伟表示:“第一次遇到复杂问题时我也很紧张,但通过培训和经验积累,现在能够更好地理解记者想要什么,也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国际经验借鉴
在国际体育界,年轻球员面对媒体长问题的情况司空见惯,NBA球队通常会有专门的媒体培训师,帮助新秀适应媒体环境。
曾在NBA工作过的球员发展教练张爱军介绍:“NBA球队非常重视球员的媒体形象建设,他们会为国际球员提供英语培训,还有专门的课程教球员如何理解问题、组织答案,甚至会有模拟发布会,让球员适应各种可能的情况。”
欧洲足球俱乐部也有类似做法,许多英超球队为年轻球员提供媒体培训,包括如何应对棘手问题,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引起争议。
杨瀚森的回应与成长
那次发布会结束后,杨瀚森特意找到提问的记者,进一步交流了关于中锋角色演变的问题,他还向俱乐部提出希望加强英语学习,更好地理解国际篮球趋势。
“那个问题确实让我挠头,但回去后我思考了很久,”杨瀚森在后续采访中表示,“我开始看更多国际比赛录像,研究不同联赛中锋的打法,这个问题好像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窗户。”
杨瀚森的教练组也注意到了这个变化,主教练刘维伟表示:“瀚森开始更主动地研究战术,会提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种成长不仅体现在球场上,也反映在他对篮球的理解上。”
中国体育媒体的转变
记者们提出更专业、更深入的问题,本身也反映了中国体育媒体的进步,随着体育产业发展,媒体竞争加剧,简单报道比赛结果已经不能满足受众需求。
《体育周报》篮球部主任杨毅认为:“媒体提问水平提高是整个行业进步的体现,深度问题能够激发运动员更多思考,也能为读者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我们需要平衡问题的难度和球员的接受程度。”
新华社资深体育记者徐济成表示:“好问题应该是有建设性的,能够引发思考的,我们不是要难倒运动员,而是希望通过问题帮助他们成长,同时也帮助读者更深入了解体育。”
年轻球员的适应与进步
在杨瀚森之后,更多年轻球员开始重视媒体应对能力,广州龙狮队的崔永熙、浙江稠州银行的余嘉豪等人都表示,会有意识地准备发布会,提前思考可能被问到的问题。
“每次发布会后,我会回顾自己的回答,看看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崔永熙告诉记者,“有时候还会和队友交流应对经验,这是职业球员的一部分,和训练一样重要。”
一些球员还会观看国际球星的采访视频,学习他们如何应对媒体。“约基奇、恩比德的采访都很有特点,既能表达观点又不失幽默感,值得学习,”余嘉豪表示。
长远影响与展望
杨瀚森遇到的长问题事件,虽然只是赛季中的一个微小插曲,却反映了中国篮球乃至中国体育的更深层次变化,运动员不再仅仅是赛场上的竞争者,更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者、青年一代的榜样。
中国篮协主席姚明曾在多个场合强调球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篮球运动员不仅是打球的,还是社会一员,他们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包括沟通表达、媒体应对等,这些能力关系到个人发展,也关系到篮球运动的推广。”
随着中国体育产业继续发展,媒体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元,运动员、俱乐部和媒体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找到更好的互动方式。
那个让杨瀚森挠头的长问题,最终成为他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不仅是一次媒体应对的挑战,更是一次篮球认知的升华,从困惑到理解,从回避到面对,这位年轻中锋的成长轨迹,也正是中国体育国际化进程的一个缩影。
发布会上的灯依然明亮,记者们的问题仍在继续,但有所不同的是,现在的杨瀚森已经学会在听到问题后先思考片刻,组织语言,然后自信地给出自己的答案,那个曾经需要翻译帮忙化解长问题的少年,正在以可见的速度成长为中国篮球的新一代旗帜。
篮球场上的挑战永不停息,而场外的成长同样重要,对于杨瀚森和中国篮球的年轻一代来说,每一次挠头与思考,都是通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