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的最后一跳前,整个水上运动中心仿佛凝固了,17岁的陈芋汐站在跳台顶端,目光凝视着下方泛着粼粼波光的水面,她深吸一口气,脑海中闪过八年前那个下午——在上海徐汇区少年体校的训练馆里,刚满9岁的小芋汐在日记本上工工整整地写下:“我的梦想是在奥运会拿第一名。”
她即将实现这个被无数人视为“童言无忌”的誓言。
童年的誓言
2013年,陈芋汐第一次走进专业跳水训练馆,那时的她身材瘦小,却有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专注力,教练李媛在回忆初遇时说道:“她不像其他孩子那样东张西望,而是直接盯着10米跳台,眼睛闪闪发亮。”
在体校的第一年,陈芋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训练结束后,她都会在日记本上记录当天的收获,正是通过这些稚嫩的文字,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未来冠军的成长轨迹。“今天学会了向后翻腾一周半,水花还是太大,但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会站在奥运领奖台上。”——这是2014年6月的一篇日记。
体校的教练团队很快发现了陈芋汐的特殊天赋,她的身体协调性极佳,空中感觉敏锐,更重要的是,她拥有超越年龄的心理素质,2015年,11岁的陈芋汐首次参加全国少年跳水锦标赛,出人意料地获得亚军,颁奖典礼后,她对前来祝贺的父母说:“这只是开始,我的目标是奥运会。”
突破与挑战
2017年对陈芋汐来说是关键转折点,这一年,她正式入选国家跳水队集训名单,国家队的训练强度远超地方队,每天要进行近6个小时的水陆综合训练,同期入选的选手中,有人因承受不住压力而选择退出,开云kaiyun体育但陈芋汐始终保持着坚定的信念。
“记得有一次她高烧38度5,仍然坚持完成全部陆上训练课,”国家队教练组组长周继红回忆道,“当我们要求她休息时,她说‘奥运冠军不会因为一点发烧就放弃’。”
2019年光州游泳世锦赛成为陈芋汐职业生涯的突破点,首次参加世界大赛的她,在女子10米台项目中以近乎完美的表现夺得冠军,这场胜利让她进入了奥运代表队的核心名单,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新科世界冠军,她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期待和压力。
奥运征程
东京奥运会的延期对许多运动员来说是巨大打击,但对陈芋汐而言,这反而成了宝贵的准备期,在额外的一年里,她系统性地强化了动作难度和稳定性,教练团队特别为她设计了心理训练课程,帮助她应对奥运会特有的高压环境。
“在那段没有比赛的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观看以往奥运会的比赛录像,”陈芋汐的心理辅导老师张教授透露,“她特别关注那些在压力下发挥出色的运动员,研究他们的赛前准备和临场调整方法。”
2021年7月,陈芋汐踏上了奥运征程,在预赛和半决赛中,她采取了稳健策略,确保晋级的同时保留实力,决赛前夜,她在奥运村的房间里重新翻阅了从2013年开始记录的训练日记,那些泛黄的纸页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一个少女为实现梦想付出的点点滴滴。

梦想成真
决赛日,陈芋汐的家人和早期教练齐聚上海体育学院观看直播,她的父母带来了那本珍贵的日记本,扉页上“我的梦想是在奥运会拿第一名”的字迹虽然稚嫩,却格外醒目。
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前两轮,陈芋汐稳定发挥,暂列第二,第三轮开始,她逐渐展现世界冠军的实力,无论是难度系数3.3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还是难度系数3.2的6243D(臂力向后翻腾两周转体一周半),都完成得无可挑剔。
最后一轮,陈芋汐选择了难度系数3.2的5253B(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起跳、翻腾、转体、入水,动作一气呵成,几乎看不到水花,裁判打出94.40的高分,总成绩锁定第一。
当成绩板上显示出最终排名时,陈芋汐与教练紧紧相拥,看台上,她的父母激动地举起那本日记,仿佛在告诉全世界:这个女孩用八年时间,将儿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
新的起点
奥运夺金后,陈芋汐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她成为了全民偶像,收到了数以千计的青少年来信,令人感动的是,她亲自回复了其中大部分信件,并在每封信中都附上一句话:“永远不要低估梦想的力量。”
陈芋汐已投入巴黎奥运周期的备战,当被问及新目标时,她展示了一本崭新的日记本,首页写着:“成为更好的自己,在巴黎再创辉煌。”

从上海少年体校到奥运最高领奖台,陈芋汐用八年时间完成了梦想的跨越,她的故事不仅是一个运动员的成功历程,更是一曲关于坚持与信念的赞歌,在那本已经泛黄的日记本里,最新一页添上了这样一段话:“感谢那个九岁时勇敢写下梦想的自己,现在我才明白,当初许下的愿望,需要用汗水、泪水甚至伤痛来浇灌,但当它们实现时,所有的付出都变得如此值得。”
在体育的世界里,冠军来来去去,纪录不断刷新,但那些关于梦想成真的故事,永远激励着后来者勇往直前,陈芋汐的奥运金牌,不仅圆了她个人的梦想,更为无数怀揣体育梦的青少年点亮了前行的道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