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亚洲足球格局不断变化,中韩两国作为东亚足球的重要力量,在职业联赛和国家队层面长期保持竞争与交流,在足球根基的构建上,尤其是校园足球领域,两国仍存在显著差距,曾在中韩两国职业联赛执教多年的知名教练李章洙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中韩校园足球应加强合作,中国足球早该把校园足球搞好,开云kaiyun体育这一观点引发了足球界的广泛共鸣。
李章洙作为在中国足球界深耕多年的韩国籍教练,对两国足球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在多家中国俱乐部执教,并亲身体验了中国足球的发展历程,在他看来,中国足球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短期成绩和职业队的投入,却忽视了校园足球这一基础环节,相比之下,韩国校园足球体系不仅为职业联赛输送了大量人才,更是国家队持续成功的重要保障。
“中国有庞大的青少年人口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完全具备发展校园足球的优越条件,”李章洙表示,“但多年来,校园足球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缺乏专业的教练、完善的竞赛体系和可持续的培养计划。”他指出,韩国校园足球从小学到大学有一套完整的衔接机制,学生球员在接受文化教育的同时,也能得到系统的足球训练,这种模式值得中国借鉴。
中韩两国在足球领域的交流已有多年历史,但从校园足球层面来看,合作仍显不足,李章洙建议,两国可以通过建立校际友谊赛、教练员培训项目、青少年足球夏令营等方式,加强互动与学习。“韩国在校园足球的教练培训、赛事组织和技术发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都可以与中国共享,中国的一些创新实践也可能为韩国提供新的思路。”
从历史发展来看,韩国校园足球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体系化建设,通过全国中小学和大学联赛的推广,足球成为许多学校的传统项目,不仅培养了像孙兴慜这样的世界级球员,还为韩国足球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础,反观中国,校园足球虽然近年来被提上议程,但实际推进速度缓慢,且常常受限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功利化倾向等问题。
李章洙的呼吁与中国足球改革的方向不谋而合,近年来,中国足协和教育部门逐渐意识到校园足球的重要性,并推出了一系列推广计划,包括增加足球特色学校、举办校内联赛等,与韩国相比,中国校园足球仍面临教练水平参差不齐、训练科学性不足、竞赛体系松散等挑战。
“中国足球早该把校园足球搞好,”李章�强调,“这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长期投入和系统规划的事业。”他认为,中国可以借鉴韩国经验,将足球教育融入学校日常课程,同时通过政策引导吸引更多专业教练进入校园,两国可以合作开发青少年足球培训教材,建立统一的技能评估标准,从而提升训练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中韩校园足球合作不仅限于技术层面,还涉及文化交流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足球作为一项团队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合作精神和抗压能力,通过跨国交流比赛,学生球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国际友谊,这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更宏观的角度看,中韩校园足球加强合作也是亚洲足球整体提升的一部分,日本、韩国等国家已经通过校园足球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足球潜力一旦被充分挖掘,将对亚洲足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李章洙表示,希望看到两国通过合作实现共赢,共同推动东亚足球的进步。
尽管前景乐观,但李章洙也指出,中国校园足球的发展仍需克服诸多障碍。“关键是转变观念,足球不应仅仅被视为竞技项目,而应是教育的一部分,学校、家庭和社会需要共同支持,才能营造出良好的足球氛围。”他建议中国从基层做起,逐步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四级联赛体系,并与职业俱乐部青训体系形成互补。
对于未来,李章洙充满期待,他认为,中韩两国在地理、文化上的相近性为合作提供了便利条件,而中国对足球改革的日益重视也为校园足球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如果中国能坚持深耕校园足球,十年后或许会看到截然不同的景象。”
李章洙的观点不仅点明了中国足球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也为中韩足球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校园足球是足球运动的根基,只有夯实基础,中国足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中韩在校园足球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或许将成为推动中国足球进步的重要契机。
发布评论